国际交流丨共织友谊彩带,齐奏中韩和声——韩国麦粒多拉学校交流之旅

发布日期:2025-05-11来源: 作者: 点击数:


4月29日清晨,莞外32名师生迎着朝阳启程,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开启了赴韩国Miraldore学校的文化交流之旅。当飞机穿越云层,降落在首尔仁川国际机场时,迎接中国学子的是韩国师生热情的笑脸和写满"欢迎中国朋友"的横幅。两校建立姐妹关系七年来多次互访交流,年轻的"文化小使者"们将用真诚与热情,继续书写中韩青少年友好交往的新篇章。

1199A

第一天

初遇汉江畔,温情暖相逢

午后阳光洒满仁川机场,韩国麦粒多拉学校的师生们高举欢迎牌,字句间流淌着真挚的期待。傍晚,中国学子与结对家庭初次相见,住家妈妈端出精心准备的韩式拌饭,孩子们用生涩的韩语道谢,笑声与食物的香气交织成家的温度。那一夜,汉江的风轻轻拂过,仿佛在低语:“此心安处是吾乡。”

第二天

巧手织心语,文化共交融

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,五彩的丝线在晨光中闪烁着柔和的光芒。编织课上,中韩学生两两一组,指尖翻飞间,一条条精美的友谊手链逐渐成形;中韩学生合作完成的钥匙扣,缀满了彼此的祝福;韩语课堂里,拗口的发音引发阵阵欢笑,却让心贴得更近。蔡芝芝老师的发言《山海相逢处,心桥此刻成》如诗如画:“愿莞外的木棉与贵校的木槿,同汲珠江汉江之水。”午后的文化展演环节,八段锦的行云流水与书法绘画的苍劲洒脱,让韩国师生惊叹于中国文化的刚柔并济。  

第三天

运动燃青春,欢笑跃晴空

恰逢Miraldore学校一年一度的体育节,学校为每位孩子准备了文化衫,按颜色分队后,中韩学生共同参与到运动会中。运动场上,接力跑的呐喊声此起彼伏,丢球游戏的欢笑声不绝于耳,韩服拍照的优雅姿态随处可见,竞技场变成了友谊的催化剂。黄蓝翻板前,孩子们默契击掌;数独谜题中,逻辑思维跨越了语言障碍。场边,热心家长送来的饮料与美食,更为这场盛会增添了温暖的烟火气息。

第四天

寻春两水里,携手绘诗行

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,中韩学生已经结对出发,前往汉江与临津江交汇的两水里生态公园。任务卡上用中韩双语写着:"寻找十种春天的信物"。一片银杏叶、一枚鹅卵石,皆被赋予双语的诗意。六人小组的创意合影里,比出爱心的手势,定格了最烂漫的童真。下午的结营仪式上,麦粒多拉学校的老师们为每个中国孩子送上精心包装的礼物。当中国代表黄楚馨同学发言时,她几度哽咽:"记得第一天在校车上,韩国同学主动让座;在课堂上,老师不厌其烦地纠正我的发音...这些温暖的细节,我会永远珍藏。"

第五天

古韵映今朝,学府启新程

最后一天的阳光格外明媚,青瓦台蓝色的屋瓦在晨光中熠熠生辉。导游详细解说着这座建筑的历史变迁,孩子们认真做着笔记。青瓦台的庄重、景福宫的恢弘、民俗博物馆的生活画卷,串联起韩国的历史与当下。民俗博物馆里,从出生礼到婚礼的传统场景展示,让同学们对韩国文化有了更立体的认识。首尔大学的学术殿堂前,少年们仰望世界顶尖学府的标杆,心中悄然埋下求知的种子。回望此行,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符号,而是青瓦台飞檐下的风铃、是韩服衣袖间的流云、是两水里清澈的涟漪。

离别时,首尔的晨光染红了天际。孩子们交换的联系方式,是友谊的密码;行李箱里沉甸甸的礼物,是文化的馈赠。正如《庄子》所言:“君子之交淡如水。”这场相遇或许短暂,却如汉江之水,绵长不息。当木棉与木槿再度盛放,愿我们仍能携手,共谱“呦呦鹿鸣”的新章——因为友谊的种子,早已在春天生根,终将长成庇佑两国的参天之树。莞外学子以开放的胸怀拥抱国际友人,以谦逊的态度在中韩师生交流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。莞外学子正努力践行学校“民族根基,国际视野”的理念,做中韩友好交流与发展的使者。


撰稿:蔡芝芝、尹瑞尧

初审:王莹雪

复审:梁 泉

终审:黄志良